把钱都贴上标签
刘欣很快就把理论应用到了实践中去,在买了充足的保险后,她开始设置人生财富管理的第二道防线——无风险的固定收益产品,主要是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她几乎没有活期存款,现金都放在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货币理财产品上,数量上能满足家里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费。她认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比活期存款高,可比一年定期存款,而且流动性也好,还有像“日日赢”之类的理财产品,当天赎回当天到账。
刘欣还购买了一些稳妥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和优质客户贷款和短期融资券挂钩的,几乎没有风险。当然她也买过些打新股的理财产品,在2007年的收益率超过了10%,虽然后来降到了3%,但也比存款收益率高。
“我喜欢的财富结构是金字塔型的,要先把底座打实了,所以无风险金融产品在我的资产配置中一定要达到50%以上的比例”,刘欣说。而且她总是强调自己把每一份钱都贴上了标签,这份是做什么用的,另一份是做什么用的,各个账户间绝不互相串通。“比如我在基金投资上亏了钱,也不会用无风险账户里的钱去填补。有人说这种分账户的管理财富方式不好,太保守,但我坚守自己的纪律,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财富的稳健”。
当铺好家庭财务“安全垫”后,刘欣又把另外50%的资产配置到哪些地方上了呢?当然是风险较高的资产。以前是公募基金为主,自己操作的股票部分只占很小的比重。
2006年的时候,刘欣为了买公募基金,亲自考察了基金公司,并选择明星经理,当时都是1元净值买的,恰巧赶上了大牛市,卖的时候都超过了2元钱,当然并没有卖到最高点,但她觉得取得翻番收益已经足够了。
2008年市场的惨烈下跌,也让刘欣的财富缩水不少,但只是减少了利润而已。从2004年算起,她通过财富管理取得的收益还算可以。更何况在2007年下半年市场环境急速恶化的时候,刘欣赎完基金后还尝试了打新股。
“中石油是在集合竞价的时候就打出去了”,当她谈到这些的时候,真的看不出来她只是个业余的投资者,几年来的学习钻研,已经让她对市场有了很好的感觉。不过她也坦言,2008年的市场突变确实让她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被市场先生狠狠地教育了一下,教训深刻。
应该说从2000年以来,刘欣的家庭收入已经进入了稳定期。而她通过积极的财富管理,既筑起了控制未来风险的“防水大坝”,还博取了不错的收益。当然赶上2006、2007年的大牛市也是她的幸运,但你能不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吗?
刘欣说她之所以现在投资理财的效果还不错,一是用心,二是胆小。但我们看到她所谓的胆小只是消费的谨慎和对风险控制的严格,而这些也是成功财富管理的先决条件。她在投资上明显是积极进取的,她对财富管理的钻研劲头恐怕连业内人士也自叹不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