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市场的规模很大,但中国的钢铁企业却太过分散,粗钢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五的钢企也只占据了全国钢产量的不到28.5%,这种格局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也是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无法获得议价权的重要因素,因为再大的市场也无法在企业身上形成合力。
在美、日、韩等国家,排名前四的钢企产量通常会占据全国60%-70%的比重。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德国蒂森克虏伯、美国USS等钢铁公司的粗钢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均超过20%,韩国浦项制铁更是超过60%。
面对国内钢铁行业的弱小格局,国务院在《规划》里提出,要推进鞍本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完成集团内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质性重组;推进鞍本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宁波钢铁等跨地区重组,推进天津钢管与天铁、天钢、天津冶金公司,太钢与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重组。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大竞争格局脉络已基本清晰,毕马威在近期发表的《金融危机下的中国钢铁工业》指出,华东地区以宝钢集团为龙头,东北地区以鞍本集团为龙头,华北地区以河北钢铁集团为龙头,中西南地区以武钢集团为龙头。政府希望,排名前五的钢企产能要占到全国的45%以上。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新创认为,如果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措施能够执行到位,45%的这个目标应该可以达到,国内钢铁行业格局也会有所改观,但这对中方在铁矿石谈判中获取更大议价权的帮助不大,因为集中度仍不够高,而且根本原因还在于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的企业太多。
8月13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拟出台十大重点行业的兼并重组方案,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已在起草之中。此前,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7月底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工信部制定的《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望在9月底出炉。
分析人士指出,该《条例》是对《规划》的细化,是指导如何进行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重要依据。业界也对这个即将出台的细则能否切实解决钢企并购之后的财税和劳务关系充满期待。
自《规划》出台以后,工信部就肩负起进一步调研、落实的任务。7月初,工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进钢铁等原材料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改革重组,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努力消除影响企业重组的财税利益分配、资产划拨、债务核定和处置等体制性障碍,为推动钢铁企业集团化发展和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工信部也召开了一系列的座谈会,听取钢企和中钢协的相关看法,并表示正在抓紧出台配套的实施细则。
在6月底和7月初这段时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连续三周利用周末时间考察钢企,先后在唐钢、济钢和太钢强调要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早调整、早主动。高层这样高频率关注钢铁企业比较罕见。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认为,中国钢铁业在6年的高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矛盾,高层的重视和推行将加快解决矛盾的步伐。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对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无疑是最为坚决的,因为钢铁产能的过剩最为明显。当前,中国钢铁产能6.6亿吨,而需求只有4.7亿吨,过剩达到1.9亿吨,同时还有5800万吨钢铁项目在建。李毅中表示,“这样下去,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没有出路的”。为此,他呼吁,无论是多大或者多好的钢厂,三年之内不要再新建项目了。
分析人士指出,对付落后产能和无序产能,可能只有兼并重组这剂良方了。
《规划》提出,所有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都必须以淘汰落后产能为前提。要求在2011年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并表示对于跨区域重组后的改扩建等项目要给予优先核准。从此可以看出,钢企之间的并购、整合,从一开始就带着淘汰和削减落后产能的要求和任务。
山东钢铁集团的成立,不仅仅是济钢、莱钢和青钢产能的叠加,而是要对其中的一部分产能进行压缩和淘汰。同样,国家发改委要求武钢与柳钢重组的前提,也是淘汰落后炼铁能力540多万吨、炼钢能力910多万吨。
业内人士表示,宝钢组建广东钢铁集团及重组宁波钢铁、武钢组建广西钢铁集团,都要秉着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适时建设沿海港口钢铁精品基地。以宝钢为例,其兼并重组广钢、韶钢,开发湛江钢铁项目的前提,是广东省内淘汰落后炼钢能力1000万吨。其中广钢淘汰全部炼铁、炼钢和轧钢生产能力,整体搬迁;韶钢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高炉和小转炉,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不过,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这两项工作也面临着冲突之处。李新创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中国钢铁市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这使得落后产能也有市场,而且存在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博弈,地方对落后产能有保护。通过环保这个指标去淘汰落后产能缺乏力度,在地方利益的干扰下,环评有时流于形式,主要就是执行起来缺乏力度。
久拖不决的铁矿石价格谈判,让中小钢厂蒙受了广泛的非议,也坚定了一部分人士力主兼并中小钢厂的决心。
在铁矿石谈判期间,中钢协接连呼吁钢企减产,工信部也颁布了“限产令”,大型钢厂基本上落实了减产的政策,但这却无法约束到众多中小钢厂的生产行为,因此国内的钢产量总是出现在行情稍好时就大大超越实际需求的情况,这不仅使得国内钢铁行业陷入到“涨价-扩产-跌价”的恶性循环中,也让中钢协的谈判掣肘于虚火的产能繁荣。同时,频频传出的中小钢厂偷偷接洽国际三大矿企、私签铁矿石供应协议的消息,被中钢协强烈指责为“拆台”。
业内人士表示,正是大量中小钢企的存在,使得国家的产业规划很难得到贯彻,在4月中旬以来的这轮钢价上涨行情中,中小钢厂对工信部的“限产令”置若罔闻,只顾开足马力能赚多少就先赚多少。
根据对《规划》的解读,在当前的这一轮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中,更多的是赋予大型国有企业以并购使命,中小钢厂则成为被并购的对象,其生存境地势必将变得艰难。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在这一轮兼并重组中,中小钢企不可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规划》中的最低门槛是1000万吨,这就让诸多地方钢企看到发展的希望,很多弱小钢厂采取抱团的方式,通过弱弱联合的方式以求避免被淘汰掉。2008年底,唐山的39家民营钢铁企业就采取了抱团的方式自保,形成了唐山渤海钢铁集团和唐山长城钢铁集团,两大绑定集团的产能达到2800万吨,占据了唐山钢铁产能的一半江山。不过,李新创对其却不看好,认为这样一个松散的联盟没有前途。
李新创认为,对于这些中小钢厂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加入到有实力的钢企,这样会有助于其生存以及进一步的市场拓展。
事实上,正是因为钢铁需求不断增长,使得地方中小钢企得以“野火烧不尽”。毕马威钢铁行业主管合伙人高智纬表示,如果没有救市政策,可能有一些小企业,或技术比较落后的钢铁企业就会倒闭,从而使产能过剩的局面有所改善。
在今年4月之前,兼并重组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彼时钢企处于大幅亏损阶段,困难时期的重组总是容易一些。不过现在形势的发展有些出乎预料,钢价自4月中旬触底反弹以来,连涨三月,各主要钢材代表品种的涨幅都已过千,最高的达到1500元之多,中小钢企境遇的改善使得重组难度加大。
在当前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大潮中,最显眼的还是河北和山东两省采取的省内“大一统”方式。这在一省范围内实现了钢铁行业的集中,但同时在变身为庞然大物之后,被区域外钢企重组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了。
不过,与鞍本集团“整而不合”相区别的是,山东钢铁集团和河北钢铁集团更着力于实质性的重组。通过整合济钢和莱钢而成的山东钢铁集团已首先就人事取得了统一,为真正的钢铁企业整合迈出第一步。据悉,在今年下半年,山东钢铁集团也要完成对财务、采购、销售、规划以及资源等业务的整合。
而河北钢铁集团更是在产供销、人财物的统一方面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不过即便如此,河北钢铁集团目前也还没有做到统一规划的地步。
对于省内重组是否会对跨区域重组形成抑制,李新创表示,中国市场这么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办法,不能搞一刀切。当前河北和山东的省内重组方式很瞩目,但到底如何兼并重组没有固定的模式,具体是省内重组还是跨区域重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是否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南钢董事长杨思明日前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以省为单位的重组,确实会阻碍跨地区的重组。有的地方重组之后可以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这个重组就是好的。如果只是从省内的角度出发,一定要搞出个几千万吨的企业,这不一定有好处。跟省外的某个大企业重组,效果可能更好。
跨区域重组一直是钢铁行业一个不得不推进、却又十分棘手的难题。在当前,数得着的跨区域并购,只有宝钢集团重组宁波钢铁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重组山西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省内钢企重组正在大干快上,但跨区域重组还基本停滞不前,而后者才是当前兼并重组的重中之重,才能真正提高中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以武钢跨区重组柳钢、组建广西钢铁集团为例,武钢在实现产能扩张的同时,也将产能实现了沿海的优化配置,同时,武钢又是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石的企业,而广西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的建成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弭铁矿石的内陆运输成本劣势。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此前表示,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要尊重市场规律,地方政府不应把兼并重组局限在省域之内,而必须着眼全国,支持跨省域兼并重组。如果不能进一步推动钢厂跨省市、跨地区兼并重组,就很难解决行业存在的根本问题。
如果钢企的跨区域重组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引导和支持下进行,那将是最好的结局,但有的时候是行政意志在主导,因此导致并购过程中涉及到众多难以协调的利益方,人事、经营方面的争斗将使得重组效果大打折扣。
首钢跨区域重组长钢得以均言满意,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认可。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表示,这个一方面是山西地方政府的开明态度,另一方面也是看中首钢相对省内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给山西带来溢出的经济效应。
李新创也认为,首钢重组长钢是“了不起的一步”,但这还远远谈不到跨区域并购就要有如“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国展开,当前兼并重组最大的困难还是在政府这边。
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是一个大工程,涉及到资产、债务、债权、职工的安排、土地、跨地区纳税等问题。最主要的是,钢铁企业大多是地方的纳税大户,一旦被区域外钢企重组,原来的税收就有可能得不到保证,因此地方企业一般不愿看到本地区钢企被外来钢企兼并,不仅动力不足,甚至成为阻力。
工信部显然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据了解,即将出台的《条例》将着重解决钢企跨区域兼并重组后的税收分配问题,被收购企业每年产生的利税将按照“五五分”的方式,由兼并企业所在地政府和被兼并企业所在地政府平分。这被认为有助于推动中国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坚冰。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艳平表示,税收“五五分”是否能够解决钢企的跨区域并购还不好说,这需要视具体的企业而定。李新创指出,税收“五五分账”,光有条例还不行,如何使得各方面执行起来是个大问题,跨区域重组的问题就是说的太多,做的人太少,执行力不够。不过他也理解地方的难处,值此金融危机,人员就业、社会稳定等问题均需考虑,无法简单地就兼并重组论兼并重组。
李毅中表示,在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上,应采取法律、经济、技术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这项工作将牵涉到12个部委,在淘汰落后企业上将建责任制,把指标和任务下达到各个省市。
根据《规划》要求,中国钢铁行业下半年的兼并重组将以国有大型钢企为主导。业内人士担忧,如果将国企兼并民企绝对化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强行的“拉郎配”。而亏损的山东钢铁集团强势并购盈利的日照钢铁的举动,加深了人们的这种担忧。
国有钢企和民营钢企在历史背景、企业价值、经营理念等方面有很大不同,这使得跨所有制的重组面临重重困难。国企重组民企如是,民企重组国企更是如此。不久前爆发的通钢事件就显示了民营钢企在整合国有钢企时所面临的“鸿沟”。
业内人士表示,钢企重组一定要考虑社会稳定和职工利益,国有钢企和民营钢企谁重组谁并不是绝对的,但在并购中,如果既可以保持国企中好的东西,又能留住民企中先进的东西,优势互补,这就是好的兼并重组。
李新创指出,判断兼并重组的成败,在于整合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否提高、是否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在国际上争取话语权,谁有优势就由谁来重组,将注意力集中到所有制问题上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显然,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随形势的发展而不断矫正,这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欢迎光临 FRM论坛 (http://bbs.frmspace.com/)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