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汽车销量将会达到1100万辆左右,增幅约为15%—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王青
今年上半年汽车产业产销分别实现599.08万辆和609.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22%和17.69%,大大超出业内人士和专家的预测。总的来看,上半年汽车产业增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世界汽车产业“风景中国独好”。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主要汽车消费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美国下降35%,欧洲和日本降幅也超过5%。而中国15%以上的产销增幅不仅为各国所瞩目,而且也成为稳定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力量。
二是从供不应求到产销两旺。由于2008年下半年产销有所回落,厂商对今年的产销规模大幅下调,导致各大厂商在一季度需求扩张时普遍“措手不及”。随着产量的不断上调,供求格局才在二季度转为供求两旺。
三是增长点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由于购置税调整,一季度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乘用车,而乘用车中的增长主力又是交叉型乘用车。随着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回升,从二季度开始,轿车等其他类型乘用车和商用车需求开始回升,对销量增长形成共同驱动的格局。
四是市场供求压力减弱,企业效益稳步回升。在需求快速增长和产量相对不足的条件下,上半年厂商和经销商的库存水平不断降低,供大于求的市场矛盾明显缓解。产销规模扩张、库存降低以及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推动厂商利润指标稳步回升。截至5月末,19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的利润总额同比增幅较一季度回升37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较一季度提高2.28个百分点。
五是本土企业和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上半年自主品牌销售比重持续上升,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占总销量的29.45%,超越日、美、德等成为我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车系。奇瑞、比亚迪等厂商的市场份额已稳居各厂商产销前十位。
六是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和资本运作日益加快。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明确规划,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有序推进。我国企业在电动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居于世界前列。同时,国内企业对国内外制造、研发、技术等领域的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汽车产业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有了不错的开局,并交出令人满意的中期答卷。但预计下半年需求规模较上半年会有所降低,产销增幅也会低于二季度水平;但在上年下半年较低的产销基数基础上,下半年产销增幅依然会保持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2009年汽车销量将会达到1100万辆左右,增幅约为15%—17%。但同时也应注意,下半年依然存在一些风险会对市场产生影响,这些因素需要厂商和经销商高度关注和警惕。
首先,对汽车需求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依然是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其次,上半年汽车需求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税收、补贴等短期的刺激政策。由此带动的需求,有一部分是下半年甚至明年需求的提前消费,如果缺乏进一步的政策刺激,特别是一旦宏观经济、资产市场再次发生小幅调整,“寅吃卯粮”、透支后期有效需求的负面效应会有所显现。再其次,目前厂商的产量规模在不断上调,厂商和经销商产量和库存的“长鞭效应”,即需求的小幅增加引发各层次流通及生产环节数量发生递增,产量增幅未来很可能会大于销量增幅。由于下半年市场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作用,如果需求出现后劲不足或回落的情况,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再次形成,这对汽车市场保持持续增长十分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