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space_sitemap
PPclass_sitemap
sitemap_google
sitemap_baidu
CFA Forums
返回列表 发帖

这么画你的人生财富曲线

 年轻时不必理财,多赚钱才是硬道理。

  现在考虑几十年后退休有意义吗?谁知道时间会改变什么。

  只要努力工作、勤俭节约,就不需要专门理财。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买保险没用。

  只有10%的投资者能赚到钱?我还是老老实实存银行吧!

  如果钱不是用来花的,那挣钱干什么?

  理财不如买彩票,反正都是靠运气。

  没学过经济、金融,所以不适合投资理财。

  我父母健康、家有储蓄、我工作稳定,没什么好担忧的。

  婚姻能解决的问题,为何还要自己辛苦拼命?

上述说法,你会在后面的小框里划“√”还是“×”?如果有任何一个你坚定的划“√”,那我建议你认真阅读这篇文章。

  金融危机不仅让人们的财富缩水,似乎也动摇了对理财的信心,而这比起投资亏损更可怕。如果你所有选项都是“×”,那更需要读下去,因为只具有理财意识不意味着能管理好一生的财富。

  今天,经济是否真的复苏?股市进入牛市初级阶段还是仍处熊市?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还在占据眼球,但对于一生的财富管理来说,朝夕之争是否有意义?2007年《钱经》曾经抛出这样的问题:股市涨了,但你的财务问题解决了吗?如今,我们再多问一次,希望您能对财富管理之于人生的意义再次思考。

  如果你从未想过描绘自己一生的财富曲线并管理它,那么可能的结果是:

  20-30 挣钱少,还年轻,有父母资助,没必要理财;

  30-40 工作忙,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没时间理财;

  40-50 职场瓶颈出现、父母健康恶化、子女教育开支剧增,没精力理财;

  50以后 紧衣缩食,担心生病,担心通货膨胀,担心儿女不孝,担心……

  事实上,也许仅是观念的改变加一些简单的技巧,就可以让你画出更好的人生财富曲线。

TOP

完美曲线如何复制?

  人们每天忙忙碌碌,在不停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消耗自身所创。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在不经意间已然勾勒出一条人生财富曲线:或剧烈波动,或舒缓平坦,或意犹未尽,或已然成型。人生财富曲线,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用收入减去支出后所形成的走势图,它记录的是人一生财富的变化。其中,更含职业、生活的变迁。

  不管是“人死了,钱还在”的痛苦,还是“人活着,没钱了”的更痛苦,每个人都希望实现一生的富足与无忧——这正是管理人生财富曲线的意义所在。MBA教程中说,管理的第一步是认识。

TOP

谁都躲不开客观规律

  每个人都要走过生老病死这个过程,所以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人生财富曲线的形态是大体一致的:在未成年的时候,只有支出而没有收入;长大成人后,收入会逐渐增长并在某一时点超越支出;当年老退休后,获取收入的能力下降,而健康风险上升导致支出增加。这就大体构成了人生财富变化的三个阶段——从透支期到积累期再到透支期(如图一)。

  显然人生财富曲线不会是非常平滑的,因为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事件让这条曲线陡然发生转折,对于这些事件处理得如何,决定了曲线的形态。主要包括:

  ● 就业(或创业)——这是财富积累从无到有的转折点,“男(女)怕入错行”,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起点的高低与未来财富走向关系极大;

  ● 结婚(或离婚)——就像兼并重组会让企业做强或崩溃,婚姻对个人财富的影响同样如此。“女(男)怕嫁(娶)错郎(妻)”,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一生理财生活的伴侣,会导致1+1>2或1+1<1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 生子——对于大多家庭来说,添丁都是一件喜事。但从财富管理的角度看,生儿育女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子女教育一般是家庭支出的最大一部分,当小生命降临,人生财富曲线必将转折。

  ● 患病——无论财富账户后面有多少个零,当一个人失去健康、身染重疾,这些零就都没意义了。病魔是理财生活最大的威胁,因为它会将财富曲线撕扯至断裂。

  ● 购房——很多人一生的第一笔、也是最大一笔资产或者负债是在购房后产生的,购房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当然也就扭曲了人生财富曲线。

  这些事件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几乎都要经历的,同样“人”的自然属性也决定了其财富曲线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摆布。如果我们把关注点偏离“人生”而转向“财富”,那么还会发现影响人生财富曲线形态的另三个重要的客观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和税收。

  经济周期对财富曲线的影响不言而喻,因为其决定了创富机会的多寡。每一次经济轮回都导致不同个体财富命运的流转。通货膨胀改变了货币的价值,这自然也就改变了财富曲线的形态,总的来说它会让曲线下移,而对资产负债表不同的人带来的冲击程度不同。税收对财富曲线的扭曲是隐性的,但也是巨大的,有人说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别就是他们规避税收的能力不同,这话尽管偏激,但不无道理。

TOP

主观意识至关重要

  除了上面谈到的这些客观规律外,人们在不知不觉间形成的财富观、生活态度和性格,也决定着财富曲线的形态,这些应该归入主观意识的范畴。

  有的人认为,钱就是用来花的,否则没有任何价值,比如那些购物狂。有的人认为,钱就是要攒起来,失去了钱就失去了一切,比如那些守财奴。在这两种财富观的指引下,显然会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财富曲线。

  个体的生活态度也差别巨大。生活态度消极的人可能感觉“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也许会养精蓄锐,期待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习惯会改变财富命运。

  性格对于财富曲线的影响就更突出了,因为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而不同性格的人感知和驾驭风险的能力不同。悲观的人总是先想到风险,因此往往错失创富的机会;乐观的人会先考虑收益,也许更易掉入财富陷阱。豪爽的人不在乎眼前的利益,但很可能得到长远的回报;吝啬的人太在意一时的得失,或许就与更大的财富失之交臂。勇敢的人更愿意博取高风险高收益,其财富曲线可能会剧烈波动;胆小的人更喜欢无风险的低收益,财富曲线的形态也许会是平缓的。

TOP

为什么财富曲线需要管理?

  生老病死这些人生自然规律是谁都躲不开的,经济周期、通胀还是通缩等等经济社会运行规律也是个人无法改变的,即使是个体的主观意识,也是先天形成的。这让人们在面对迥异的财富曲线形态时,会产生一种宿命论。也就是老人常说的:这个人“命好”,这个人“命薄”。

  宿命论不可取,积极管理人生财富曲线的目的,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掌控客观规律,规避主观意识中的缺陷,以实现一生的富足。既然人生有积累期和透支期,那为什么不能在积累期多积累,来填补透支期的财富窟窿呢?认真的储蓄对于财富积累很必要,但这远远不够。因为一味的压低生活质量就失去了财富管理的意义,更何况长期通货膨胀会令储蓄化为乌有。如果我们依然按照通常的储蓄消费习惯(见图二),再缺乏对财富曲线的管理意识,那老年的窘况是可以预见的。

  诸如患病、生子这些大事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它会在人生财富曲线上压上一块巨石,甚至令你喘不过气来(表三、表四列出了患病、养育子女可能的开支)。那为什么不未雨绸缪,通过保险产品将大病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为子女的成长尽早制定教育理财计划。

  个体无法改变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律,但是可以通过的努力的学习,逐渐的把握规律,预先的采取行动。从近期的经济运行情况看,正处于通货膨胀的前夕,而经济还在低谷徘徊。从远期来看,老龄化社会即将来临,这都意味着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进行财富管理,让人生财富曲线走出更好的形态。

  既然谈到“管理”,就意味着是有纪律的、系统性的工作,以此来战胜人性弱点,克服主观意识缺陷。管理人生财富曲线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它是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修正的过程,让财富生活不偏离理性健康的轨道。

  客观规律、主观意识和自我管理共同塑造了财富曲线的形态,而自我管理是最重要的,也是唯一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完善的。或许这样谈论管理人生财富曲线还太抽象,接下来,我们会给出几个成功的案例,相信更利于你的理解掌握并遵循、实践。

TOP

 1 您的积蓄是选在:年富力强时期?年老体弱时期?

  ● 做一个理财保险计划,并不是要您花钱,而是为您制定一个存款计划,并约束您执行。您每年在银行按时存入一笔钱,仅仅是要按计划执行而已。理财不能等,投入越早,收益越多。存款换户头,两边赚更多。

  2 一般人的储蓄消费习惯

  ● 理财协助您养成好的储蓄习惯。寿命越来越长,我们可能只有30年攒钱,你的老本够用吗?唯有把现在收入的一部分划拨养老规划,才可以拥有尊严和有品质的老年生活。

  3 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

  ● 1989年至今大学学费18年涨了25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培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需要多少钱?

  4 重大疾病医疗费用

  ● 每年癌症发病人数逾160万人,每年死于癌症人数逾130万人。

TOP

人物篇 1

  杨大勇“知识改变财富曲线”样本

  看似闲庭信步的选择,其实每一次都颇为精彩

  标签 TAG 提升财富曲线斜度

  主人公:杨大勇

  资产规模:大于1000万(注:由于是企业合伙人,资产规模仅代表其身价,不代表现金)

  家庭状况:妻子(银行家)女儿(幼儿园的小朋友)

  收入/支出结构:企业分红+夫人薪金+房租收益+金融产品投资回报/房屋贷款+各类消费

  贷款+教育基金+日常消费

  未来大项收支预期:薪金提高+企业上市身价提升/子女教育+再次置业

TOP

财富曲线:

  ● 杨大勇最初的职业收入稳步上升,在二十一世纪不动产时收入增加较快.当他在2005年通过MBO买下自己开创的事业时,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但很快赶上了中国房产业的一波大牛市,等到2007年底软银入股,身价暴增20倍。

  ● 杨大勇的家庭支出相对低且平稳,只是在2001年和2004年买房时承担了一定的压力。

  《纽约时报》的高级编辑戴维·布鲁克斯在本世纪之初的一本著作“BoBos in Paradise”中形象地描述一个“新的社会精英阶层的崛起”,即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位、注重心灵成长的一代人替代了贵族背景的盎格鲁撒克逊裔新教徒成为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精英”。布鲁克斯写道,“经过一番探访和研究之后,我才恍然明白自己看到的事情,是信息时代造成的。在这个年代里,创意和知识至少和自然资源与金钱资本对成功是同样重要的”“每一个社会都有精英阶层,而我们这一代靠教育养成的精英阶层比过去靠血统或财富武力划分的精英要文明的多”。

  本篇的主人公杨大勇,身份是一家业内知名度比较高的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机构——尚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任房贷事业部(安家世行)董事、总经理,中国房地产策划师、美国注册理财策划师(RFP),RFP中国同学会会长。他未必喜欢“波波士”(BoBos)这个身份,但他财富曲线的走势一直跟随他职业的转换,而他职业选择的每一步,似乎都得益于之前的成就推动,而起点就是教育。

TOP

步步为营,稳中有升

  说他年轻有成未免简单,不妨回过头来看看杨大勇近10年的职业经历:

  今年34岁,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接受高等教育,2001年硕士毕业后进入某国家机关工作,做过党政工作、也做过下属机关某网站副主编,因这份“金融体系的信息服务行业”经历,做“公务员”一年后他转投有国企和外资双重身份的“最权威的信息服务网”。第一次跳槽不足一年,他遇到了职业上的第一次转折,猎头找到他,提供财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房产服务公司的offer,就是刚刚进入中国的21世纪不动产,杨大勇在这里开始了一段新的职业曲线,他从中国总部的房地产金融部总经理开始,三年间做过北京、上海、成都三个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做管理更亲身接触门店和服务大客户,“跑了全国十几个城市,长了见识”。他的另一项收获是奠定了该公司延续至今的房地产金融服务模式。2004年底,猎头又找到他,这次是安家集团,安家当时是上海乃至中国的房地产金融服务市场上的龙头,拿到世界银行的投资后他们跃跃欲试进军北京市场,需要一个熟悉房地产、金融行业和北京市场的人,杨大勇无疑是适合的人选,又一次跳槽,这一次他熟门熟路,从成都回到北京,亲手创建了安家北京公司(当时为纪念世界银行的投资,取名为“安家世行”)。一直到这里,杨大勇走的都是一条“成功职业经理人”的路线,但真实的人生也像小说一样,总要峰回路转。

  2005年房地产市场遭遇低谷,安家集团在上海的交易量巨幅萎缩,年底的时候连集团董事长都选择重新回归职业经理人之路。当时投资方想结束在北京的业务,杨大勇想留下自己一砖一瓦建立的成果,于是,他和合伙人四处筹钱做了个MBO(管理层收购),买下了自己建的事业,理由是“男人总是要创业的”。

  公司收购完成之后,安家世行的生意开始红火,他却说,是运气的原因,因为埋头苦干一段时间后,房地产市场不但转暖,甚至形成连业内人都始料未及的前所未有的高潮。杨大勇说当时他每天都去团队里讲“盛世危言”,让大家头脑不要太热。但当时全球资金都在中国追逐好的项目和好的团队,之后的事情,用搜索引擎可以找到——2007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安家世行和尚诺集团合并”“该集团拥有房贷(安家世行)、信用卡(我爱卡)两大金融服务平台”“此前,尚诺集团获软银1000万美元投资”??

  从一个对房地产和理财基本不通的计量经济学硕士到房地产金融专家,从月薪2000元到现在跻身“精英阶层”,把“智慧资本”转变为“财富”,他用了6年时间。

  写到这里,杨大勇的职业选择都看似水到渠成,其实,选择放弃“分房子、美好政治前景”的公务员工作,选择创业而不是继续已经发展得很好的职业道路,选择借钱高价买下“自己建的团队”而不是另起炉灶,选择接受风投、出让控股权而不是等待上市——风险总是站在机会的对面。

TOP

返回列表